星云大师: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37--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

首页-> 网站所有文章 ->  星云法师所有开示-> 星云法师开示普门品



 星云大师: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37


微博、微信、支付宝分享    下载DOC文档  



  2、念彼观音力

  【我为汝略说,闻名及见身,心念不空过,能灭诸有苦。】

  我们要生起清净的心,首先须要专一其心,驱除一切杂念妄想。若要消除杂念妄想,则必定要口常称念观音的名号,意常思维观音的愿行,身常礼拜观音的慈像,以使身口意的三业合而为一。

  三业需要具足,缺一不可,比方以身行事,以口讲话,若不一致,或以口说事,以意思想,互相矛盾,那就不能称为一心。关于三业,前面虽已叙述过,现在更从侧面来说明。闻观音的名,见观音的像,如果一心称念,那就不会空过,那就一定能消灭诸苦了。

  「我」,是指释迦牟尼佛,「汝」,是指无尽意菩萨。「略说」,因在长行已详细说过了。至于历劫不能思议的甚深的弘誓,清净的大愿,要彻底的说起来,实在是不能说尽的,所以这里只能就其重要的来说一说。

  「闻名及见身」的「闻名」,即是闻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。闻了口中就要一定称念,这是三业的口业称念。

  「见身」,对于观音的木刻画像,若能观见其相好,就要以身礼拜供养。这是三业中的身业礼拜。有人以为,向木头或纸张上礼拜,那有什么功德可言呢?这实在是大大的想错了。

  举例来说:如同是竹的皮,可以做成草履,穿在脚上,可以做成竹笠,载在头上;这样虽是一根木,一张纸如果做成佛像或描成佛像,就值得礼拜,须要礼拜,木或纸虽是没有尊卑之分,但现于那上头的心是可宝贵的啊!

  禅宗的大德所谓:不在佛求,不在法求,不在僧求;礼拜,只有以这样的见识来礼拜,才有深刻的意义。可是这个深刻的意义,不是一般常人所能领会的!

  「心念不空过」,以一心,不让其空过,在十句观音经中说:

  「朝念观世音,暮念观世音,念念从心起,念念不离心」。这就是心念不空过,这是意业致礼。

  意业的所谓「念念不离心」,所谓「心念不空过」,换句话说,就是不论何时,要使观音不与自己分离,要做到「朝朝同共起,夜夜抱佛眠」,要做到无论在什么地方,都与观音共在。约而言之,就是要有与观世音共活的信念。有这个信念的人,以身口意三业常念菩萨,则自己的身口意自然也就会成为菩萨的行为。

  自己与观音共生,一切与观音共存,这个身,就成为观音的身,而不是我的身;这个意,就成为观音的意,而不是我的意了。承阳大师说:「此一日之生命,是可贵之生命,是可贵之形骸,有此行持之身心,当会自爱自敬」。仔细想想这句话,其身可贵的理由,就更为显明了。

  如果自己这样想,自己就是观音的身,那就不能不郑重,不能不敬爱。每日感谢奉持之念更切,就不敢放逸。那里还有「诸有苦」呢?即或有物质的苦,也可以把它看破了,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?

  这个身如果是观音的身、则手、足、口,也不能不是的。那么,这个手,就不能偷盗,这个口,就不能骂人,从此以手合掌,以口称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,这是三业一致,自然会灭除诸有苦的。

  「能灭诸有苦」的「诸有」,是三界之谓,分开来也可以叫二十五有。就是三界六道,称之为有,即是有漏的略称。有漏是烦恼,其根本是常说的三毒,从这个三毒生出三界,这个三界是三毒烦恼的苦界,指这个三毒之苦,名诸有苦。

  如能三业清净,我与菩萨合而为一时,就能住于灭三毒而出三界的解脱界。

  这是总答,以下七难是别答。

 

声明:如有发现我们文章、图片或视频侵权,请通过邮件(见首页)与我们取得联络,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。


星云法师讲其它经典、咒语、文集

星云法师讲阿弥陀经      星云法师讲八大人觉经      星云法师讲大乘起信论     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     

星云法师讲坛经      星云法师讲心经     


其它法师讲《普门品》

宝静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彻悟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达观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大愿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

广化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HT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近湛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

净心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梦参老和尚讲普门品     妙境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其它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

圣境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圣严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虚云老和尚讲普门品     宣化上人讲普门品    

演培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 智海法师讲普门品    


即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救三道苦。惟愿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在世富贵全,往生极乐国。

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.cnbuddha.net (2022-2030)